中山大学是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的综合性重点大学。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重新合并组建,这两所在新中国并肩走过近半个世纪历程的大学,有着共同的根,经历过共同的历史。

        早在1835年,来自美国的伯驾医生在广州设立医局,培养了中国最早的西医医生,后来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博济医院,于1866年设立医学堂,是中国最早的医学专科教育机构;1888年,由美国人开设的格致书院在广州开学,后来发展为私立岭南大学,博济医院及其附设的医学校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博济医学堂和格致书院,开启了中国近代西式教育的先河,直接继承其传统的岭南大学,为今日的中山大学留下了珍贵的遗产,成为中山大学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后,广东陆续建立起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广东法政学堂、广东公医学堂等实行近代教育模式的学校,之后逐渐发展成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科大学、广东公立医科大学,以及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等大学。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把清末以来在广州地区建立的这些大学整合为一体,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笃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山大学,一开始就规定中山大学既要为改造中国社会努力,也要为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努力。从学校渊源与办学宗旨来说,中山大学与同时代中国的其他大学有明显的不同,它既不是一所为旧政权提供智力支持的官学结合的机构,也不是一所专门为放洋学生预备训练准备的培训场所,更不是简单的娱乐性情陶冶情操的知识灌输之地,从一开始就展现了一所现代学术机构的特质。学校建立之初,就注重因应中国现代化变迁的时代需要,按照现代知识体系进行学科分类,建立现代大学的运行机制,对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在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1952年院系调整后,原中山大学的多个院系专业被拆出,其中文理科院系与岭南大学相关院系合并,组成新中山大学;同时,两校的医学院拆分出来后,合并另行组建专门的医科院校,后又将广州的光华医学院并入,几经易名,最后定名为中山医科大学。这两所同根同源的大学,一直分别是教育部和卫生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共同继承了由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中山大学和开创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岭南大学的办学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大学风格,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1年,两校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